大型钢企发展现代钢铁物流产业的探索
大型钢铁企业当前多以物流子公司的形式涉足钢铁物流业,物流子公司已成为钢铁物流业的重要形态。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为企业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关系,成为企业物流走向社会、自营物流与社会化物流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针对领域特点选择运营模式, 大型钢铁企业物流子公司是物流服务经营的主体,以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方式开展物流服务经营,针对不同服务领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
首先,从物流服务设施设备保有状况考虑。第一,利用自己的物流服务资源(设施和设备)面向社会开展物流服务经营。例如,利用港口码头、铁路站场提供装卸服务。这种服务方式须要投资建设物流服务设施,配备物流设备,属于资产型物流运营商模式。第二,利用他人的物流服务资源,通过租用或委托的方式,开展物流服务经营。例如,租用他人的车辆提供运输服务。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和完善的管理体制,有效整合社会运输或仓储资源,是外部委托的高级形态,既有利于保证服务质量,又节省了资本性投入。第三,采用上述二者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即将自己配备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与租用或整合社会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相结合。
从近十几年来物流企业的运作经验看,尽管无资产运作曾受到社会推崇,但物流业务毕竟离不开设施设备的支撑,完全依靠整合社会资源往往会使企业陷入经营上的被动,影响到物流服务的质量和盈利。因此,掌握物流服务资源,特别是重要的节点设施资源对于成功经营必不可少。
其次,从提供的服务层次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以规模化、系统化的物流服务为经营对象,注重与钢铁贸易的有机结合,以钢铁国际物流为重要支撑,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客户提供一般物流企业无法提供的高层次或高难度的物流服务,避免在低端物流市场上陷入恶性竞争。
再其次,从服务特点考虑。大型钢铁企业的物流服务要完整地体现钢铁产业链的物流需求,围绕从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料采购到钢铁产成品销售的全过程开发设计物流服务产品,成为钢铁物流产业链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除了提供物流作业服务以外,要具备物流管理的能力,具备提供一揽子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有效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
钢铁企业面临来自原料供应和贸易的双重挤压,竞争压力日益严峻。因此,大型钢铁企业以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参与钢铁物流产业经营,推动钢铁物流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创新、业态多元化和服务多样化的新趋势深入发展,也是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钢铁供应链竞争力增强的一种有益探索。